“一带一路”上的张家港⑨丨东方工业园:蹚出新路径 助力“非洲屋脊”焕生机

2025-06-23 来源:图片来源丨东方工业园 作者:张家港发布

张家港本土企业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投资管理、进出口贸易等业务的企业,其核心业务包括国内资本运作和海外工业园开发。

2015年,永元投资在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创办了东方工业园,成为了埃塞俄比亚境内首个工业园区。今年4月,东方工业园迎来了10周岁生日。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创办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东方工业园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示范项目。

俯瞰东方工业园,厂房林立、排列整齐,物流车辆穿梭不息,满载着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在园区的道路上往来,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2007年我们立项的时候,和当地政府接洽,他们连基本的工业园区的概念都没有。”东方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卢其忠回忆说,在埃塞俄比亚设立工业园区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

为此,埃塞俄比亚政府官员被邀请来到中国考察,走访苏州、深圳等地的工业园区,从认知上接受和支持东方工业园的建设。从土地分割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到建设厂房和技术人才培训,东方工业园为埃塞俄比亚工业化进程蹚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径。

在异国他乡,东方工业园的发展让当地民众从中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东方工业园的员工奥巴瑞·蒙戈萨就是受益者之一。6年前,他还是郊区的一个小商贩,收入微薄,生活艰难。如今,他在园区从事垃圾清运工作,收入稳定,家庭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我赚得比过去多,生活也变得稳定且富足。作为一名埃塞俄比亚公民,我感到十分自豪!”奥巴瑞·蒙戈萨说,他期待国家和人民生活能有更多更好的变化。截至目前,东方工业园有140家入驻企业,范围涵盖服装制造、钢材轧制、水泥生产等多种产业,提供24000个就业岗位,累计总产值25亿美元。

如果说民众生活的变化是东方工业园带来的最直观改变,那么埃塞俄比亚的产业变革,则是东方工业园深耕非洲大陆、重塑区域经济肌理的深层注脚。以一条牛仔裤为例,其从中国运到非洲,不仅周期长,经济成本也高。如今,在东方工业园的带动下,埃塞俄比亚建立起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到成衣制造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埃塞俄比亚当地的纺织女工现在1个人能管理7台织布机,效率大幅提升。”东方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卢其忠自豪地说,人才、技术的“落地生根”,降低了当地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让当地工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东方工业园的发展,工业园区内外的中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商业伙伴关系,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和文化联系。”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经济特区副主任齐纳布・伊尔加介绍说,东方工业园目前承载了157个投资项目,配备一站式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全方位的公用设施,双方合作共赢的纽带拉得越来越紧。

站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上,东方工业园正在规划更大的发展蓝图。“我们准备投资2亿美元,打造东方工业园二期项目。”东方工业园董事长卢其元说,二期项目建设50万平方米厂房,引进超100家企业,预计明年年底建成。此外,公司也正考虑在坦桑尼亚或肯尼亚建设一个面积达40至50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打造东方工业园2.0版本。预计将吸引上千家企业入驻,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非洲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一家企业的“走出去”到一群企业的“走进去”,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在相隔万里的非洲大陆书写了“发展共享”的中国答案。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张笑脸、每一次创新,都是共建“一带一路”最生动的注脚——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产业之路,更是一条民心之路、希望之路。